三峽孩子近視惡化的真兇:不是手機,而是教室光線與課桌椅
「度數沒變,但看黑板更模糊了?」
那天下午,一位小男孩走進店裡,媽媽陪在旁邊。
她一邊幫他脫下書包,一邊對我說:「最近他常說看黑板有點吃力,我猜又加深了。」
我替他做了完整的檢查,數據沒太大變化,甚至還算穩定。
但孩子的眼睛,已經疲勞到連短時間對焦都變得困難。這不是度數問題,是眼睛在發出求救訊號。
我問他:「你是在學校比較糊,還是回家也這樣?」
他眨了眨眼,說:「好像下午比較糊,特別是在教室裡。」
他媽媽馬上補了一句:「他們教室的燈超亮!我去開家長會都覺得刺眼,老師說換了LED燈,怕小朋友看不清楚。」
那一瞬間,我心裡想著——這不只是個案,這其實是現在很多孩子視力惡化的幕後兇手。
光線不對,再清楚的眼睛也撐不住
很多人以為教室太暗會讓孩子看不清楚,卻沒想到「太亮」反而讓眼睛更容易疲勞。
2020 年,清華大學材料系與台大眼科、曙光女中合作的一項研究顯示:
不少學校為了「看得清楚」,改用過度明亮的高功率 LED 燈,結果反而讓教室光線超過適合閱讀的標準。
研究發現,當照度約 150 勒克斯時,學生只能閱讀 20 分鐘就感到眼睛疲勞;
反而在靠窗、照度約 55 勒克斯的區域,學生能閱讀長達 55 分鐘。
而實際上,閱讀課本大小的字體,只需要 40 勒克斯就已足夠。
也就是說,不是越亮越好。
而是剛剛好、柔和、穩定的光線,才是眼睛能長時間工作的關鍵。
在我驗光的經驗裡,越來越多孩子不是「近視加深」,而是眼睛因為環境太刺激,變得無法持久工作。這樣的視覺疲勞,就像你明明有體力,但被困在一個逼你不斷跑步的空間裡,終究會撐不下去。
坐得不好,不是孩子的錯
除了光線,還有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問題:課桌椅高度不合身。
大多數學校使用的是固定尺寸的桌椅,但孩子三個月就可能長高 5 公分,半年下來桌椅早就不合身。
如果桌子太高、椅子太低,孩子就會彎腰駝背,眼睛距離書本越來越近。
不是他們不想坐好,而是根本坐不好。
我見過很多小一新生,身高 120 公分,卻被安排坐進為 150 公分學生設計的桌椅。
結果是什麼?
整個人趴在桌上寫字,看起來好像沒坐相,其實是椅子高度根本沒給他「挺直身體」的空間。
從光線刺激到姿勢補償,這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細節,累積起來,才是真正讓視力惡化的關鍵。
近視惡化,其實不是「眼睛壞了」
很多家長來驗光時都會問:「是不是滑手機太久?是不是用眼過度?」
但我常回答的是:「其實不是孩子用眼太多,而是用眼的方式不被支持。」
我們都知道應該要:
- 閱讀時眼睛離書本至少 33 公分
- 每 30 分鐘起來動一動、看遠方
- 桌椅高度要剛好,腳踩得穩、背挺得起來
但問題是,如果孩子被放在一個太亮、椅子不合的環境裡,就算他知道怎麼做,也做不到。
那副再清楚的眼鏡,也會被這樣的空間耗光了效能。
你給他的不是眼鏡,而是「看得見的空間」
所以我常跟來店裡的家長說:
你給孩子的,不是一副鏡片,而是一個能看見、能好好用眼的空間。
如果那個空間是刺眼的、不舒服的、讓人不得不駝背的,
那副再好的眼鏡,也只是短暫的補強。
但如果那個空間是溫和的、支撐他的、讓他可以自然地看清楚、坐得正,那雙眼睛會漸漸穩定下來,甚至變得更輕鬆。
試著從這幾件小事開始
- 觀察光線
如果教室或家中燈光太刺眼,可換成低藍光、色溫約 1600K 的暖色燈。 - 調整桌椅
坐下來時,腳要踩得穩,眼睛距離書本要超過一條直尺。 - 讓眼睛喘口氣
每閱讀 30 分鐘,就起來動一動、看遠方 10 分鐘。每天安排戶外活動也很重要。 - 不要一味限制手機,而是協助他用得對
包含距離、時間、光線管理,這比單純禁止更有效。
我們不是在配鏡,而是在幫孩子留住視力
孩子不是不努力,他們只是累了。
環境沒調整,就等於把責任推回到他身上。
我是目鏡大叔,在三峽的視光門市裡,我每天都看見許多正在努力看清楚世界的孩子。
如果你也想替孩子打造一個真正「能看見」的空間,歡迎帶他來聊聊。
因為,看得見,是一種能力;而被看見,是一種尊重。
我們的地址|新北市三峽區國際一街12號
營業時間|每日 10:00~22:00
電話|02-2673-7396
Google 評論與導航|點我看評論與地圖
0 留言